石家庄市人民政府
优发娱乐,鸿禾娱乐2024年度市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
收支情况的审计工作报告
——2025年8月26日在石家庄市第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七次会议上
石家庄市审计局局长 王建敏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受市政府委托,现将2024年度市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情况报告如下: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全市各级各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北、视察石家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聚焦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解放思想、奋发进取、实干决胜,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呈现稳中求进、进中向好态势,现代化、国际化美丽省会城市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经济延续平稳增长。抢抓国家一揽子增量政策重大机遇,成功争取城市更新行动等国家级试点示范政策,用足用好专项债、超长期特别国债等资金,助力投资平稳增长。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落实产业奖补与扶持资金,推动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促进消费市场回升向好,内需潜力持续释放。
——持续改善民生福祉,社会事业不断进步。持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重点民生支出得到有力保障。落实城市更新资金,支持六大片区提速,全面提升宜居水平。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落实“双减”工作部署。着力健全公共卫生体系,办好14周岁女孩免费接种HPV疫苗民生实事,让人民健康更有保障。系统推进生态修复,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巩固提升生态环境质量。
——守牢安全发展底线,防范重点领域风险。落实过紧日子要求,严控一般性、非急需、非刚性支出,加强财政资源和预算统筹。扎实开展市以下财政体制改革,适度增强基层财政保障能力,推动基层财政平稳运行。积极争取再融资债券额度,有效化解政府债务风险。发挥审计监督与人大监督、财会监督等各类监督协调贯通机制作用,促进财政资金提质增效。
——审计整改成效显著,“下半篇文章”更加权威高效。进一步巩固全面整改、专项整改、重点督办相结合的审计整改总体格局,持续健全审计整改长效机制,严格落实“不贰过”要求,督促相关县区、部门单位(本报告涉及的县级行政区统称县)完善制度、堵塞漏洞、加强监管,更好将审计整改成果转化为治理效能。截至2025年6月底,针对2023年度审计工作报告反映的537个问题,已整改到位493个,正在推进整改44个问题,整改完成率92%,整改资金396亿元,建章立制84项,追责问责12人。
一、市级财政管理审计情况
2024年,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总计601.25亿元、支出总计576.21亿元,年终结转25.04亿元;市级政府性基金收入总计493.86亿元、支出总计474.39亿元,年终结余19.47亿元;市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总计1.14亿元、支出总计1.14亿元,收支相抵无结余;市级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总计516.15亿元、支出总计187.57亿元,年终滚存结余328.58亿元。
重点审计了市财政局组织2024年市级预算执行和决算草案编制情况以及长安、井陉、深泽等6县财政收支情况,对组织财政收入、零基预算、积极财政政策、转移支付、专项债券等5方面进行了关注。发现的主要问题:
(一)组织财政收入不规范,统筹财政资源不到位。一是非税收入未收缴到位。4个部门对土地出让金、污水处理费等5.38亿元未征收到位;47个部门和单位应缴未缴门票收入、出租收入等2599.99万元;3县应收未收城建收费、污水处理费等1658.68万元。二是结余资金统筹力度不足。市级2014年以来结存偿债准备金5.96亿元,截至2024年未纳入预算用于偿还到期政府存量债务;18个单位非财政拨款结余资金1.47亿元未编入2024年预算,未按规定实现统筹安排。三是存量资金未有效盘活。2023年底前收回本级的存量资金3.64亿元未在2024年及时统筹使用;9个部门和单位存量资金1124.11万元未上缴财政;6县存量资金1.71亿元未收缴盘活。
(二)财政支出固化问题较突出,部分支出定额标准待调整。一是支出预算编制固化。2024年市级公车运行维护费等支出标准长期未调整,12个单位将花不完的水电油气预算资金超正常需求预付128.73万元,年末累计结存370.73万元;2024年市级污水处理费代征手续费沿用2011年标准,与实际工作已不相适应,市财政局未据实对标准进行动态调整。二是未根据实际情况、仍按历史基数安排资金。3个单位未按零基预算要求编制2024年预算,如在2023年项目预算700万元与实际支出436.06万元差额较大的情况下,2024年仍安排预算700万元,当年仅支出420.99万元;1所学校在新的联合办学协议收费条件已约定不再支付学费分成情况下,仍按旧协议安排2024年学费分成支出预算138.66万元。三是超需求申领预算。由于前期调研不充分、未对项目进行评估和可行性论证等原因,4个单位2024年超需求多编支出预算881.71万元,如2024年编制项目预算200万元,实际该工作未开展,多安排预算200万元至年底才收回。
(三)积极财政政策落实有待加强,项目推进亟须提速增效。一是部分预算内投资项目推进缓慢。1个单位实施的1个2023年预算内投资项目截至2025年3月底尚未开工建设,中央预算内投资2386万元未发挥效益;1县2个预算内投资项目在2024年下达1390万元资金时,仍未取得可行性研究报告或初设批复,导致资金下达后未能立即投入建设;3县的4个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建设进展缓慢。二是预算内投资项目开工手续不完备。4个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2024年底前开工时未取得施工许可证,涉及资金1.22亿元。三是重大项目配套资金未落实。1个专项债券项目因自筹资金7516.9万元不到位,自2023年8月起长期处于半停工状态,存在烂尾风险;3县4个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地方建设资金3248.28万元未安排到位。四是部分重点支出保障不力。2县存在科技、教育等投入政策执行不到位的问题,2023年财政科技投入均未实现逐年只增不减。
(四)部分转移支付管理不到位,资金支出规范性有待提高。一是转移支付分配不科学不精准。1个单位分配1项市级专项资金时,2022年向1家企业多分配10万元,2024年向另9家企业少分配233.47万元。二是违规拨付使用转移支付资金。2024年2个部门直接对下拨付2项转移支付1.47亿元,资金脱离财政监管;3县存在管理使用单位虚列支出、扩大开支范围以及履职不力导致资金申报使用不一致等问题,涉及9项资金2087.5万元。三是部分转移支付未形成有效支出。5个城市更新项目推进缓慢,中央补助资金9261.21万元未形成有效支出;3县11项涉企奖补资金1180.55万元未拨付到位;9县19项转移支付闲置1.14亿元。四是部分转移支付未按规定时限下达。由于主管部门资金分配方案确定较晚,4项中央、省级对下转移支付4130万元下达不及时,超过30天的规定下达时限;7项市级转移支付1.03亿元未在人大批复预算30日、60日内下达。
(五)政府专项债券管理不够严格,资金效益未充分发挥。一是专项债券项目资金闲置。2个单位8个项目专项债券资金未支出,截至2024年底支出进度为65.96%;由于前期手续办理不及时、施工进度缓慢、项目未验收或未决算等,4县15个项目专项债券资金滞留闲置13.55亿元,效益发挥不充分。二是专项债券资金使用不合规。1县通过将专项债券资金转给国有企业、再由企业转回部门的方式虚列支出4482.09万元。三是部分专项债券项目收益不及预期。2022年、2023年4县存在部分专项债券项目实际收益不及预期,面临还本付息压力。
二、部门预算执行审计情况
重点审计了21家一级预算部门,从审计情况看,市级部门预算管理情况总体规范,但部分部门特别是所属单位问题仍较突出,需加以关注。
(一)部门预算管理不规范。一是预算编制不细化。4个部门14个项目2.75亿元的支出预算未按规定在6月末前细化到具体单位和项目,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预算到位率,影响财政资金统筹安排使用。二是预算编制不科学。3个单位在业务咨询委托费中编报体检费预算37.6万元,超范围编制预算。三是部分项目预算刚性约束不强。5个部门和单位扩大开支范围3336.26万元。
(二)违反厉行节约规定和过紧日子要求。一是应当由政府直接履职的事项由第三方完成。2个部门分别将应由自身承担的方案编制工作、绩效评价工作委托第三方完成;2个单位通过采购服务形式变相用工,使用22人从事非采购服务内容的财务、内勤及图书管理等工作。二是年底突击花钱等现象有禁不止。一些部门抢在年底虚列预算支出,如2个部门在未达支付条件的情况下,提前支付合同款108.77万元。三是一些单位存在三公两费、福利费等随意支出情况。2个单位在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培训费中违规列支其他支出2.91万元;2个单位无培训计划列支培训资金22.25万元;1个单位违规使用福利基金支付非在编人员体检费用2.36万元;2个医院使用结余留用资金违规向非医务人员发放绩效工资16.94万元。
(三)绩效管理存在短板弱项。一是目标设置不完整不合理。23个部门和单位69个项目存在绩效文本不完整、绩效目标设置不合理、绩效目标未量化、指标值确定依据不符合要求等问题,影响绩效评价效果。二是绩效自评结果不真实。1个部门3个项目在执行率为0的情况下部分指标得分不为0,其中2个项目社会效益指标、满意度指标评为满分。三是绩效运行监控乏力。6个部门和单位绩效运行监控不到位,8个项目绩效目标未如期实现。
(四)政府采购管理不严格。一是政府采购预算不完整。21个部门和单位运维服务、公车购置等项目未按规定编制政府采购预算384.94万元。二是政府招标采购管理亟须加强。7个单位的7个政府采购项目存在投标单位涉嫌串标的问题,涉及804.3万元;1个部门1个政府采购项目违规转包,6个政府采购项目招标采购程序倒置。三是政府采购执行不到位。5个部门或单位印刷费、检测服务费、办公用品费等规避政府采购,涉及1145.57万元。
三、重大项目建设和重大政策落实审计情况
重点围绕重大投资项目、“两重”建设和“两新”工作、增发国债等重大项目建设情况,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优化营商环境重大政策落实进行了审计。
(一)重大投资项目审计情况
主要围绕我市基础设施提升的优发娱乐,鸿禾娱乐,聚焦项目资金管理使用、工程招投标、基本建设程序履行等环节,审计了石家庄市北三环市政化改造项目中的G1811(珠峰大街-石家庄东收费站)提升改造工程项目等重点投资项目,审计发现建设项目存在招投标不规范、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未经批准即开工建设、通车时未按规定进行验收、未按规定对设计变更文件进行审查确认、征地补偿区级资金5991.81万元未配套到位等问题。
(二)“两重”建设和“两新”工作重大项目审计情况
对全市“两重”建设和“两新”工作情况进行了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一是配套资金保障不足。3县未落实8个超长期特别国债项目的地方配套建设资金2.65亿元,影响项目后续推进。二是项目管理不严格。主管部门督促更新不到位,2县2个项目单位在国家优发娱乐,鸿禾娱乐库中填报的开工日期、资金额度等信息与实际不符,影响项目监管效果。三是主管部门“两新”资金审核把关不严。主管部门对汽车报废更新、家电产品以旧换新、家装产品以旧换新3个领域的补贴审核把关不严,抽查发现存在多发或少发补贴共13.57万元情况;33人在仅购置1辆新车的情况下,同时申领汽车报废更新补贴及置换更新补贴,经审计避免财政资金损失43万元;个别地方家电领域存在承办企业临时提价问题,部分产品活动期间销售价格超活动前28%--43%不等。
(三)增发国债项目资金跟踪审计情况
2024年,市审计局对97个增发国债项目资金筹措、分配、拨付、使用以及工程建设实施跟踪审计。针对审计过程中的重大事项、典型问题及时向市政府报告,督促有关单位即审即改,立行立改。通过审计,及时拨付被拖欠企业账款9069.96万元、促进地方配套资金安排到位1.16亿元。促进完善14项制度措施,促进19个项目及时开工。
(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审计情况
重点审计了2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情况。发现的主要问题:一是项目实施管理不规范。1县3个项目均未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项目库内,共使用衔接资金6429.44万元。二是衔接资金闲置未发挥效益。2县分别存在衔接资金9568.39万元未安排产业项目、使用衔接资金50万元安排的扶贫项目未开工建设,资金闲置未能发挥使用效益。三是衔接资金使用不合规。1县违规使用衔接资金向企业认缴出资1600万元,未按规定将财政投入资金优先形成固定资产,带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作用发挥不充分。四是帮扶项目收益收缴不规范。1县4个资产收益项目投入专项扶贫资金1495万元,应收未收协议约定收益款98.7万元。
(五)优化营商环境政策措施落实审计情况
对市直部门及部分县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有关政策情况进行了审计调查,发现1个市直部门和2县未按规定减免市基础设施配套费、不动产登记费、部分服务业市场主体租金等164.28万元,惠企利民政策落实不到位。
四、重点民生资金审计情况
统筹考虑市委、市政府重要决策部署,将重点民生资金管理使用情况作为审计关注重点,主要涉及医疗、教育、社会保障、住房等4项民生资金管理使用情况。
(一)医疗资金审计情况
1.公立医院和药品医疗器械生产经销使用审计情况。重点审计了3家公立医院诊疗服务、药械采购使用、运营管理等情况。发现的主要问题:一是违规收费。3家公立医院存在重复收费、超标准收费问题;1家公立医院超医保支付范围结算47.28万元。二是药品医疗器械采购不合规。3家公立医院分别存在未向医保部门上报部分集中带量采购药品需求量、导致45.92万元药品未参加带量采购,在未取得卫生部门大型医疗设备配置许可证的情况下自行采购2120万元磁共振机,违规线下采购高值医用耗材17.34万元的问题。三是医院运营管理不规范。1家公立医院1个信息化建设项目部分建设内容未按期完成,项目上线后不能满足国家卫健委相关信息化要求;2家公立医院存在药品医疗器械管理混乱、医疗废物管理不规范等问题,如3.6万件51.57万元医用耗材出库后去向无法追踪。
2.适龄女性免费接种HPV疫苗审计情况。对全市14周岁女孩免费接种国产2价HPV疫苗项目情况进行了审计调查。发现的主要问题:一是免费接种政策未落实到位。疫苗项目实施期间,16县119名符合条件的女孩自费接种HPV疫苗项目同款疫苗,未享受国产2价HPV疫苗免费接种政策。二是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缺失关键信息。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的接种信息中存在20县378人次缺失身份证号信息,造成疫苗接种信息不可追溯。三是补助资金未保障到位。5县疾控中心拖欠疫苗项目接种服务费共计53.76万元,共涉及接种单位63家。
(二)教育资金审计情况
1.教育政策落实审计情况。对部分学校及部分县落实教育政策情况进行了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一是对违规校外培训机构的治理有待加强。“双减”工作专门协调机制会议决策制度落实不到位,存在64所校外培训机构连续两年被列入《校外培训机构黑名单》未做进一步处理的情况。二是对学校食品安全工作监管不严。截至2024年8月25所市直属学校中有19所学校食堂没有实行大宗食品公开招标。三是部分资助政策落实不到位。1所学校以已享受国家励志奖金为由,限制14名贫困学生申请国家助学金;1县3名家庭经济特殊困难学生未享受资助政策。
2.小学生暑期免费托管服务审计情况。对部分县的小学生暑期免费托管服务情况进行了审计调查。发现的主要问题:一是超标准配备托管教师。4县6个学校超标准多配备托管教师748人次,导致多申请托管资金34.11万元。二是区级配套资金未落实。3县应配套未配套2022年暑期托管服务资金89.52万元,暑期托管物力保障未到位。三是托管场所选址不合理。2县2022年、2023年均未在中部核心区域安排托管学校,学校相邻且均位于同一区域,未兼顾社区布局、地理位置均衡因素。
(三)社会保障资金审计情况
对市直部门以及部分县的社会保障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进行了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一是精准助残服务相关资金管理不规范。1个部门监督审核不到位,2家机构通过将已死亡人员作为服务对象、未对服务对象进行适配评估等方式违规申领康复辅助器具租赁服务补贴60.25万元;1个部门下肢康复机器人、数字化X射线摄影系统等229件康复辅助器具和医疗设备长期闲置未发挥效益,涉及541.44万元。二是社会救助扩围增效相关资金监管不到位。10县审核不到位,向62名不符合条件人员发放特困供养救助金、最低生活保障金等救助资金22.11万元;1县2名已达年龄低保人员未享受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三是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资金审核不严。6县违规向63名不符合条件人员发放养老护理员岗位补贴8.88万元;1家单位及9县违规向23家养老机构、6家服务商发放补贴2.96万元;1县未及时拨付1家养老机构运营补贴18.51万元。四是就业补助和社保基金使用效益有待提高。1县2022年组织90人创业培训仅3人创业成功,就业补助资金13.5万元使用效益不高;3县违规向57名不符合条件人员发放就业补助资金、失业保险基金及养老保险基金19.74万元。
(四)住房资金审计情况
对部分县的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程资金及购房补贴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进行了审计。一是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程项目管理不规范。1县存在已完工的220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长期未进行竣工财务决算问题;1县老旧小区改造工程一期、二期项目中央预算内投资拨付不及时,项目已完成合同内总工程量100%,两期项目中央预算内投资3005万元、3678万元,支付率分别为18.84%、0.27%,未达到绩效目标支付率要求;1县老旧小区燃气管网及设施改造更新项目获得超长期国债资金1519万元后,未按要求在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进行招投标交易。二是购房补贴资金拨付不及时。2024年12月下达4县的购房补贴资金2926万元,至2025年4月23日仅拨付给购房者352万元,经审计促进购房补贴资金2545.5万元拨付到位,推动了我市购房补贴政策更好发挥积极作用。
五、国有资产审计情况
在审计中重点关注了企业、行政事业、自然资源等国有资产管理使用情况。
(一)企业国有资产审计情况
对3家国有企业进行了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
1.企业经营及资产管理不到位。一是企业战略规划及管理制度不健全。3家企业未建立资产管理、销售业务管理、业务招待、员工福利等相关管理制度。二是企业国有资产管理不到位。3家企业存在未经评估出租房产、商铺及设备等资产闲置、固定资产底数不清等问题,涉及金额697.5万元;1家企业存在销售货款长期未收回、历史遗留款项长期挂账难以收回等问题,存在资产损失风险,涉及金额1861.34万元。
2.会计信息质量不高。3家企业因会计核算不准确导致会计信息不实2738.92万元,具体为1家企业收入核算不准确2435.84万元、资产核算多计50.90万元,1家企业收入不实215.63万元,1家企业资产少计36.56万元。
(二)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审计情况
重点审计了21家市级一级预算部门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使用情况。发现的主要问题:
1.基础性管理工作存在薄弱环节。15个部门和单位资产底数不清、未定期对资产开展清查盘点、未进行权属登记等,其中:10个部门和单位少计漏记5500平方米房产、49.57亩土地、1类政府储备物资、2项无形资产及固定资产等,共涉及4010.17万元;4个部门在建工程未转固定资产7574.49万元;3个单位未对2.68亿元固定资产进行清查盘点,部分资产账实不符;1个单位使用的2016年前交付的7处房产,截至2025年未办理权属登记,涉及2487.25万元。
2.资产配置使用绩效不高。6个部门和单位资产使用绩效低下、长期闲置等。其中:5个部门和单位的1772.22平方米房产和404件384.71万元设备等资产长期闲置;因虚假验收,1个单位未发现采购的135.9万元设备存在品牌型号与合同不符、部分设备无法使用的问题,此外采购的其他信息自动采集或监测设备离线率达53.5%,不能及时监测信息,未能充分发挥设备效益。
3.违规使用处置资产。10个部门和单位存在资产被无偿占用、未经审批出租出借等问题,其中:1个单位675平方米房产被无偿占用;8个部门和单位未经审批出租出借1.22万平方米房产、49.93亩土地等,如1个单位房产监管不到位,未经审批出租房产7000平方米,同期4200平方米房产还被违规转租;1个部门未经审批擅自将701.47万元资产调拨给所属单位和县级机构。
4.文物文化资产管理不规范。3个单位存在未确认文化文物资源、文物及藏品管理不到位的问题,其中:2个单位未及时将9套藏品、1335件文物确认为文化文物资源;2个单位文物及藏品管理不规范,如藏品未按规定设立一级藏品专库(专柜)保管、部分藏品库房屋顶漏雨未修缮,不利于文物资源资产保护利用。
(三)国有自然资源资产审计情况
重点审计了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使用情况。发现的主要问题:
1.部分地区生态保护属地责任未压实。一是耕地保护制度执行不严格。4县造林项目、建设项目侵占耕地或撂荒共涉及1678.23亩。二是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未完成。2县未开展退化湿地恢复工作及湿地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未完成2023年度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目标;1县未完成上级下达矿山修复任务1038.76亩、未及时对被侵占公益林进行生态修复162.69亩。
2.未实现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一是建设用地批而未供。3县存在批而未供土地1445.23亩,土地资源未能有效利用。二是土地储备、征收管理不规范。1县未编制土地储备三年滚动计划。三是土地资源使用程序有待规范。4县存在1118.64亩土地未供即用、未批先占等问题。
3.国土绿化政策落实不力。一是国土绿化项目区域重复。1县2024年1个生态综合治理项目作业设计不科学,与已实施绿化项目存在区域重复266亩。二是国土绿化项目作业设计变更未报批。1县变更1个生态综合治理项目作业设计未报批,502亩实际施工区域与原作业设计不一致。三是部分林业资金管理不严。1县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配套资金不到位700万元;1县违规统筹林业专项资金2953万元。
六、审计移送违纪违法问题线索情况
2024年7月以来,审计发现并移送违纪违法问题线索23件,其中,移送纪检监察机关3件,移送有关主管部门20件,涉及10人、1057.24万元。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是一些民生领域乱象侵蚀群众幸福感获得感。从审计情况看,医疗、教育、住房等民生领域乱象侵害群众利益问题时有发生。共发现此类问题线索7件,主要表现为医院违规收费、资助物资发放不到位等。
二是政府采购、工程建设招投标领域“相互串通”问题不容忽视。共发现此类问题线索10件,主要表现为部分项目存在规避政府采购、相互串标围标行为。
三是违反财经纪律等问题较为多发。共发现此类问题4件,主要表现部分单位财经纪律执行松弛、财务管理混乱,挪用专项资金等。
四是国有资产管理领域流失损失问题时有发生。共发现此类问题线索2件,主要表现为部分单位存在违规出租、购置设备未按合同验收等现象,造成国有资金资产损失风险。
截至2025年6月,本报告反映的384个问题,已整改175个,整改问题资金19.84亿元,健全完善制度16项,移送处理反馈线索14件,追责问责9人。
七、审计建议
(一)深化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增强财政支持保障能力。压实财政监管责任和部门主体责任,深化全口径预算管理,把过紧日子要求作为预算安排的基本原则,深化零基预算改革,打破“基数”观念和支出固化格局,加强前期工作谋划,构建从预算源头控制到执行末端治理的长效机制。完善全覆盖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加强穿透式监管,对政策、项目、资金实行全周期跟踪问效。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过紧日子要求,从严控制党政机关一般性支出,切实加强对部门及单位的监督管理,增强财政纪律执行刚性,严肃查处挤占挪用、损失浪费等行为。
(二)用好用足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积极争取和统筹用好专项债、国债和税费优惠、财政补助、融资担保等多种政策工具,围绕促消费、稳投资、扩内需、保就业系统发力。规范组织收入行为,提高收入质量,为增强财政支出强度夯实基础;优化支出结构,加大重点支出保障力度,提升财政资金使用绩效。充分发挥重大项目引导和政府投资撬动作用,压实压紧重点资金和项目管理责任,完善政策配套,强化政策执行。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将保障惠企政策落地落实作为突破口和重要抓手,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
(三)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落实落细富民惠民政策,坚持在高质量发展中不断增进民生福祉,着力补齐民生短板,在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中,不断发现、培育和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强民生资金全过程跟踪问效,加强就业、教育、社保、医疗、养老等重点民生领域资金安排、拨付和使用全过程监督管理,确保各项民生政策精准有效,民生资金发挥最大效益。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大重点地区政策扶持力度,加强衔接资金监管,持续推进各项衔接政策落地见效。
(四)防范化解重点领域突出风险隐患,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加大对各领域风险隐患的识别、预警、处置,提高风险防控能力,统筹各类资源,防范化解债务风险、投资风险、企业运营风险等。进一步加强政府债务管理,做好超长期特别国债与其他财政资金、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的统筹衔接,防范债务风险。持续推进国资国企改革,抓好重点环节管控,防范企业风险。聚焦建设工程、国资国企、民生资金等重点领域、关键岗位,严肃查处违纪违法问题,加强廉政风险防控。
(五)加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切实提高资产使用效益。健全国有企业资产监管体系,加强内部控制,严格企业财务核算管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夯实行政事业性资产管理基础,规范资产出租出借,强化资产调剂和共享利用,加大闲置、低效资产清查处理力度,提高资产使用效益,保障资产安全完整和高效利用。加强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执法检查,持续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推动自然资源高水平保护高效率利用,保障资金投入,充分发挥资金效益。
(六)压实各方整改责任,推动审计发现问题标本兼治。进一步健全审计整改长效机制,压实被审计单位的整改主体责任、主管部门的监督管理责任和审计机关的督促检查责任,把推动整改与完善制度紧密结合,举一反三、标本兼治,严格落实“不贰过”要求,适时开展整改“回头看”,推动问题真改实改,形成审计工作闭环。加强审计与各类监督贯通协同,坚持发挥监督合力,突出成果运用导向,提高审计整改成效,推动审计整改“下半篇文章”更加权威高效。
本报告反映了市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对这些问题,市审计局征求了被审计单位意见,出具了审计报告、下达了审计决定;对重大违纪违法问题线索,依纪依法移交有关部门进一步查处。审计指出问题后,有关县和部门正在积极整改,市审计局将加强跟踪督促,年底前报告全面整改情况。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是“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我们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断深化和自觉运用党对审计事业的规律性认识,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更加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依法忠实履行审计监督职责,以忠诚实干的行动、紧抓快干的姿态、敢闯敢干的拼劲、善为会干的本领、埋头苦干的作风,解放思想、奋发进取,求真务实、担当作为,以高质量审计监督护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美丽省会城市作出新的更大贡献!